( 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经济管理学院1996年10月28日)
张维达是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经济学专家组成员。1953年任教迄今4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教学和科研方面业绩突出,贡献卓然。
一、身正为范,培育桃李
张维达于1953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怀着对党的高教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回到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经济系任教,开始了他40多年的教师生涯。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几十年如一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的事业之中,为国家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张维达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把授课过程看作是教学相长的过程。他从不满足已有的学识,总是不断开拓新领域,把教学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用最新的知识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早在50年代中期,他就在《经济研究》1956年第3期上发表了《关于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论文,在经济学界产生重大反响,在日本直到八十年代有的杂志的论文载文还把他的文章作为一派的观点引述。同年,他被评为“向科学进军”积极分子载入“吉林省长春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者光荣簿”。他总是把科学研究成果反映到教学中去,以更新的知识调动学生刻苦求学的积极性。50多年来,他先后为经济系学生讲授经济统计学、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等课程。改革开放后,他及时调整授课的重点和内容,又先后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讲授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前沿专题研究、西方社会主义经济学流派评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选读、社会主义价格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新课程。他的教学能够及时反映科研成果,常讲常新,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不论这些课程已经上过几遍,内容怎么纯熟,仍然像开新课一样一丝不苟,他编写的讲义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充实和修改,让学生及时地把握经济学发展的时代脉搏。他常讲:“要给学生一碗水,就要准备一桶水。”多少年来,为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他在教学上呕心沥血,从来没有在午夜12点前就寝过,繁星点点总是伴随着他不眠的身影。
张维达教授日常事务繁忙,从来教学任务繁重。五十年代,他曾经几个学期为几个年级同时讲授统计学原理、经济统计学和贸易经济等三门课。六十年代,他被调任校党委主持宣传部工作,工作再繁忙,他也始终不脱离教学,给经济系不同年级同时讲授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两门课程。80年给新生讲授政治经济学课程,七八届老生已经学过这门课的学生特意挤到新生班级听课,他们说:“听张老师讲课,不只是获得真知灼见,而且简直是一种享受。”有的早年毕业的学生至今还把当年听他讲课的笔记珍藏起来怀念不已。近年来,每年他除指导4名左右应用型研究生,主要指导 10余名在校博士研究生和2名博士后研究人员,一面讲授博士生学位课,一面指导博士论文,平均年教学工作量达2500学时,超额应完成的教学工作量近1倍。繁重的工作量使张维大教授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重荷。96年夏天,他终于病倒了,在校院领导、学生和家人坚持下才住进了医院。在病床上,仍念念不忘研究生的学习,一遍又一遍地叮嘱他们,指导他们,将病房又变成了书房。为一个应届博士生能顺利申请论文答辩,躺在病床上的张维达教授仍在一字一句地审阅和修改着论文。
熟悉张维达教授的人都十分钦佩先生的严谨。张维达教授对人生的严谨态度,不仅仅体现在治学上,更体现在对学生的教育上。他不仅对学生的学位论文要求修改再三,即使平常的习作也要求逐字推敲,直到满意为止。他的学生又有些戏谑地说,张老师笔下不容一个错的标点符号。学生们的科研写作只能紧张严肃地对待每一句话、每一个字。
张维达教授对学生们的学习要求十分严格,但对他们又是那么充满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张维达教授40多年来执教生涯的最深体现。1996年初,四川省某师范学院的一位青年讲师慕名前来报考他的博士研究生。在到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之前,张老师就对他的学生嘱咐说,这位同志长途跋涉自费应考,生活困难,要对他安排一个不需要花住宿费的地方,条件要好点,以便安心应考。当那位青年教师到后听说是张老师早就给安排好了住宿,激动得半天没说出话来。那位教师顺利考进录取线,由于原单位不予委培使他未能如愿。他颇为感慨地说,两个学校两种态度,酷似天壤之别。回校后,他多次来信表达他的感动之情。对一个素不相识的求知者,张老师就表现出如此爱心,至于他的学生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得到导师的帮助就更多了。
张维达老师潜心教学,对学生不仅在学习上指导如何作学问,而且教导在人生旅途上如何作人,既注重教书,更注重在政治上引导学生。长期的教学生涯使他深切地感受到:一个人民教师,单纯在知识上丰富学生的大脑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付出更大的精力去育人,将学生培育成社会上品德高尚的优秀人才。他为实现教书育人的伟大目标,总是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学生们多谈心,告诫学生们要经受住市场经济大潮的考验,铭记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新中国的真谛。他随时注意在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等方面加强对学生人生观的塑造。尤其是在思想激荡的时期,他总是用积极、乐观但又坚定的无产阶级人生观来引导,使学生们远离资产阶级自由化等不健康思潮,同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他诲人不倦,为人师表,无不引起学生们对他油然崇敬。
张老师在经济学领域的学术造诣和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给他的学生们以深刻的影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使师从张老师的硕士生、博士生们不仅学到了他的渊博知识,更学到了严谨务实的人生态度,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都作出了骄人的成就。张维达教授培育出一大批品学兼优的人才,为经济学科的学术队伍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先后指导了6届硕士研究生、21 名博士生和2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已有8名博士生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均先后晋升为教授、研究员或副教授。其中有一名被国家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一名进复旦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课题研究。他指导的博士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术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有的被评为学校“跨世纪人才”,优秀研究生;有的多次在校内外获科研成果优秀奖,在国内学术界已崭露头角。许多已毕业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后,有的是国务院研究单位部门负责人,成为有一定声望的学者;有的在政府任职,被授予全国优秀市长的称号;有的成为学者型的成名企业家等。他们在学术界、政界和企业界都成绩佼佼。张维达教授的育人事迹多次受到学校的表彰和上级领导部门的鼓励。1985年获吉林省政府颁发人民教师荣誉证书,1991年获吉林省优秀教师奖。
二、放眼未来,建设教师梯队
张维达教授是在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经济系建系后的第二年回系任教的。40多年来,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经济学科由建校之初的经济系已经发展成含盖经、商、管多学科的较完备的学科体系。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经济学科的发展每一步都凝结着张维达教授的一份心血,但他从不言功。他关心的、经常挂在嘴边的是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的经济学科如何上规模、上水平、上品位,高质量的发展。
一个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团结的研究群体。当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经济学科刚刚由经济系扩大发展成为经济管理学院之后,张维达教授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致力于教学内容的改革。他遵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对经济学科的教学研究进行开拓性探索,以凝聚和提高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经济学科在全国高校中的地位。他带领的教学研究集体出版了一套完整的系列教材。如他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资本主义部分)》被原教育部推荐为全国高校文科选用教材,12次再版,20余省市高校采用,累计发行量70余万册,被评为“对经济关系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可以说是这本教材别树一帜的独创”(见《吉大学报》1983、《社科战线》1983评论)。该书获1986年北方十三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一等奖,1988年吉林省社科优秀著作奖。他主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论》被读者评价为:“对人们关心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是一部较高学术价值的理论专著”(见《社科信息报》,1993年)。国家经贸委举办处级以上干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讨班,选用该书为必读著作,并成为许多院校研究生选用教材,该书于1994年获省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他带领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在学科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做出了显著成绩,于1989年获吉林省教委优秀集体教学成果奖,1994年以他为学术带头人的政治经济学专业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使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经济学科在全国高校同学科专业中居于领先行列。
在张维达教授的带动下,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经济学科取得了长足发展,标志一个学科实力的博士点已由以往的政治经济学专业扩展为囊括边缘学科的三个经济学科专业,8名博士生指导教师。根据博士点整体质量经国家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在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建立了文科唯一一个博士后流动站,也是省内唯一一个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每年,全国各地都有七、八名应届毕业的博士要求进经济学流动站进行科学研究。张维达教授极为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常和他们谈心,勉励他们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安心本职工作,为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的经济学科壮大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现在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政治经济学专业有教授6名、副教授8名、讲师4名,建立《资本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等4个方向,形成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在此基础上,积极致力于发展西方经济学学科。在张维达教授教书育人的表率带动下,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的理论经济学科形成了支撑多学科骨干课程教学和承担国家、省部级社会科学课题研究的团结奋斗的学科群体。
三、矢志不移,求索经济学真谛
在科学研究上,张维达教授始终坚持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开拓进取;另一条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商品经济相容的主线,不断探索。他辛勤笔耕,成果卓著。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出版了专著和主编著作18部,发表学术论文百多篇。这些著作和论文,大量的是对经济改革实践面临的现实问题的理论探索,涉及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宏观和微观运行、收入分配、价格改革、物资流通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各个方面。深厚的《资本论》研究及统计学功底、敏锐的洞察力和从不人云亦云的学风,使张维达教授的学术思想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经济学动态》等都发表过对他的著作的评价;他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国家级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有见地的学术论文,并被《新华文摘》、《经济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曾先后获中国社科院优秀论文奖、全国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讨论会论文奖、国家教委文科优秀论文奖等12项次省部级以上优秀成果奖。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文丛”,特邀为他出版了《张维达选集》(1956-1994),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反响。
张维达教授在经济学研究上的成就,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国务院办的全国经济大报《经济日报》在《名人百家谈》栏目上于1994年曾介绍他的学术简历并发表《国有资产保值责任落到实处》的记者访谈录。他在国内学术团体任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物资流通学会理事、中国价格学会理事,及吉林省社科联副主席、吉林省经团联副会长、吉林省政治经济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吉林省委、省政府和长春市委、市政府聘为经济咨询专家。被河南大学、青岛海洋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学院等高校聘为兼职教授。他的学术传记被收录于《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小传》、《当代世界名人传》(中国卷)、英国剑桥名人传记中心的《国际名人辞典》第24卷,并被特邀为该组织理事成员、美国传记协会选为卓越人物聘为学术委员会顾问。